学术聚焦
【教育家精神·师院教师谈(14)】:王敏:践行教育家精神,做新时代教育筑梦人
编者按 2023年9月9日,第39个教师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,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。2024年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“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加快建设教育强国”。2025年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“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,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”。41年来,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尊师重教的传统得以进一步赓续弘扬。
齐鲁师范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,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,引领激励全体教职工将“躬耕教坛、强国有我”的志向抱负切实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、潜心教书育人、培养栋梁之才的实际行动,在全校营造了学习、弘扬、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。
党委宣传部、教师工作部联合特别策划推出“教育家精神·师院教师谈”专题,通过邀请校内专家学者、各领域骨干,对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、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深入解读,帮助广大教职工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认识和理解,以教育家为榜样,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,不断书写赓续教育家精神的伟大华章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师院力量。
王敏:践行教育家精神,做新时代教育筑梦人
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、对学生成长的关爱、对教育规律的敬畏,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,进一步激发了我们“躬耕教坛,强国有我”的教育志向和职业抱负,合格的教育筑梦人需以“言为士则、行为世范”为基,兼具温度与情怀。
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“以生为本”,是教育温度的源头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这要求教育者跳出“唯分数论”,将学生视为有个性、有情感、有潜能的独立个体。正如陶行知先生“爱满天下,乐育英才”的理念,教育需尊重学生主体性,不仅关注知识传授,更重视情感需求与人格塑造。通过平等对话、耐心辅导、真诚沟通,让学生感受理解与重视,让教育温度浸润心灵,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,用学识风范启迪心灵,扎根教育一线,全力追求“经师”与“人师”的高度统一,做有温度、有深度的教育者。
教育家精神的深层内涵是“情怀坚守”,是教育者深耕讲台的动力。教育情怀并非单纯热爱,而是包含三重维度:一是执着追求教育理想,坚信教育能改变命运、推动社会进步,肩负着传播知识、传播思想、传播真理,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和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;二是探索教育规律,学前沿理论,结合学生认知、兴趣等特点,创新分层教学、趣味活动等方法,促教育质量提升;三是主动担当教育责任,兼顾学生当下成绩与长远发展,用心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,激发创新灵感,塑造科学思维,带着他们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,用科学的脚步丈量未知世界。孔子“有教无类”的理念与当代教育家助力教育公平的实践,都印证情怀是教育家精神的灵魂。缺乏情怀的教育沦为机械传授,唯有满怀热爱,才能在理论指引下为学生搭建成长阶梯。
践行教育家精神,关键是将理论转化为“筑梦行动”。“有温度”的教育要求传递关爱,课堂上用鼓励回应提问、用包容对待失误,课后关注学生困境与心理,帮扶困难学生、疏导低落情绪,发现学生闪光点。“有情怀”的教育要求保持热情与精进,将素质教育、跨学科学习等理论融入教学。唯有理论到行动的深度转化,才能成为有温度、有情怀的教育筑梦人,争做“四有好老师”,争当“四个引路人”,为教育强国建设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贡献力量。
作者简介:王敏,理学博士,教授,现任齐鲁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,曲阜师范大学、临沂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,兼任山东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副院长、齐鲁师范学院乡村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、黄河三角洲绿色低碳数智发展研究院院长。先后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,其中被SCI、CSSCI收录8篇,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20余项、旅游规划和土地规划项目150多项。
供稿审核:贾龙
审稿、编辑:侯伟、张淑芬
终审:孙 磊